【深入開展愛國衛(wèi)生運動】戶外蚊蟲螞蟥叮咬預防和處置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16 16:33 來源:云南省人口和衛(wèi)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 作者:云南省人口和衛(wèi)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 瀏覽次數(shù):69

蚊蟲叮咬的預防和處置
預防方法:
減少皮膚暴露:在戶外盡量穿淺色的長袖上衣和長褲,減少皮膚暴露。因為蚊子更容易被深色衣物吸引,淺色衣物相對安全,同時長袖長褲可以有效阻擋蚊蟲直接接觸皮膚。
使用驅(qū)蚊劑:可選用含有避蚊胺(DEET)、派卡瑞?。≒icaridin)、檸檬桉油(PMD)等有效成分的驅(qū)蚊劑,涂抹于裸露的皮膚和衣物上。這些成分能夠干擾蚊蟲的嗅覺系統(tǒng),使其難以定位人體,從而達到驅(qū)蚊的效果。
選擇合適時間地點:蚊子在清晨和黃昏最活躍,盡量避免此時段在草叢、水邊、樹林等蚊蟲較多的地方逗留。
保持環(huán)境清潔:露營或在戶外活動時,清理帳篷周圍的雜草、垃圾等,減少蚊蟲的棲息和繁殖場所。同時,避免在積水附近活動,因為積水是蚊子滋生的溫床。
處置方法:
清潔叮咬處:用肥皂水或清水沖洗叮咬部位,以減輕瘙癢和腫脹。肥皂水呈弱堿性,可以中和蚊蟲叮咬注入的酸性唾液,從而緩解癥狀。
止癢消腫:可采用冷敷的方法,如用冰塊包裹在毛巾或布料中,敷在叮咬處10分鐘左右,有助于減輕局部腫脹和瘙癢。也可涂抹爐甘石洗劑、氫化可的松軟膏等藥物來緩解癥狀。爐甘石洗劑具有收斂、止癢的作用,氫化可的松軟膏則能減輕炎癥反應。
避免抓撓:盡量不要用手抓撓叮咬處,以免引起繼發(fā)感染。如果叮咬處出現(xiàn)紅腫、疼痛加劇、發(fā)熱等感染跡象,應及時就醫(yī)。
螞蟥叮咬的預防和處置
預防方法:
穿長筒襪和長褲:在螞蟥較多的山區(qū)、叢林等環(huán)境中活動時,穿上長筒襪和長褲,并將褲腳塞進襪筒里,防止螞蟥順著腿部爬上去。
涂抹防護油:在皮膚暴露部位涂抹防護油,以減少螞蟥的吸附。防護油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,使螞蟥難以附著。
注意水源:避免在不明水域中行走或活動,因為螞蟥常棲息于水域附近。在溪流、池塘等水體邊活動時要格外小心,盡量避開螞蟥的棲息地。
處置方法:
不要硬拔:螞蟥吸附在皮膚上時,不要用力硬拔,以免螞蟥吸盤和口器斷裂殘留在傷口內(nèi),引起感染或其他并發(fā)癥。
使用刺激物使其脫落:可以用煙頭、酒精、醋、鹽水等涂抹在螞蟥身上,使其受到刺激后自行脫落。這些物質(zhì)會刺激螞蟥的體表,使其放松吸附在皮膚上的吸盤,從而容易被取下。
傷口處理:螞蟥脫落后,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,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,防止傷口感染。因為螞蟥叮咬后傷口可能有出血情況,所以要注意止血和保持傷口清潔。若傷口出血較多或出現(xiàn)異常癥狀,如紅腫、疼痛加劇、發(fā)熱等,應及時就醫(yī)。